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顯示,鋪位及商業單位租值升幅為1.4%。相反,鐵路沿線的傳統旺區旺角、尖沙咀及銅鑼灣均現下跌。銅鑼灣波斯富街更有店鋪由426萬,下跌至300多萬,租值較去年大跌28%。
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,香港地區內地運的轉變是無可避免的。當年在九龍的富人區是在深水埗,深水埗擁有一個海港,據前輩的引述,當年該區是相當的繁華。相信大家去深水埗都還見到一些精緻設計的唐樓和傳統布行的足跡。近代的深水埗看盡淒厲,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大有人在。販賣的東西和食店都價廉物美,小弟亦經常光顧當區美食。眼看現在,深水埗正在不經不覺地改變,市區重建續把該區改造。多幢單幢物業逐漸建成,售價當然不再是如此的親民。對於這個人口密集的區域,環境的升級會造成經營成本的高漲,這是殘酷的現實。差餉估值針對該區改建後的升幅相信來年打後更加會反映得到。
銅鑼灣相信是當年零售商及食肆兵家必爭之地,尤其是早年自由行的盛行把該地區推上一個新高峰,鋪位的成交和租務屢創新高,每一個看得上眼的舖位買賣最少都以億萬來計算。幾年前名店林立,相信在銅鑼灣走過的都知道您買名錶比去便利店更為方便。尖沙咀當然亦發生同樣情況,更加出現主題街,即是同一條街出現多間商戶同時提供相近類型的產品或服務。有街道的主題是藥房,有的是賣金銀珠寶,當中還夾雜着找換店,總之遊客喜歡的都會出現。再看看現在的銅鑼灣和尖沙咀,前所未有的吉舖林立,單一倚賴自由行,高端消費力的下降,令到企業擴充的慾望冷卻,造成今日部份傳統地區租金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當然有跌自然就有升,與西九高鐵站一街之隔的文匯街,有食肆租值達180萬,急升6成。同街的一間藥房租值為30萬,按年上升3成。在東涌富東廣場有食店的租值為44萬,按年上升超過1成,相信是受惠於港珠澳大橋的跨境旅客消費。每個時代都有它的重頭戲,在千億基建和政策的配合,這種強大的推動力令原本偏遠的地區受惠。宏觀的客觀因素和威脅對長遠投資者及商家是不容忽視的,如果固執地堅守同區,不進則退。小弟相信大灣區亦有巨大的機會蓄勢待發,一小時生活圈的投資生態不能忽視,不知不覺地灣區都市之間已經是唇齒相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