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香港「起底」風氣盛行,政府為減少當時人被受滋擾,決定以保護私隱為由,以先訂立後審議的方式即時收緊公司查冊,不再提供董事住址及完整身份識別號碼。此舉引起多個行業反對,包括傳媒界、法律界、勞工團體及地產代理。
政府收緊公司查冊共分三個階段進行,第一階段是即時不再提供董事的通常住址;第二階段是由2022年10月起有關公司的所有登記文件,公司註冊處將不再提供「受保護資料」予公眾查閱;第三階段是由2023年12月起,有關人士如有受保護資料已上載公司註冊處的登記文件之上,可向處方申請不提供這些資料予公眾查閱。
不同行業對此舉均有不同反對聲音,傳媒界認為會嚴重打擊新聞自由,記者再難揭露真相;法律界認為當處理公司買賣或企業併購時,日後將難以盡職調查;勞工界方面認為,僱員若需起訴無良僱主時,日後將影響法庭派送傳票時間。
不應盲目收緊土地查冊
至於地產代理方面,假如賣方是一間公司,代理雖然做足公司查冊,日後也難以百分百準確核實公司持有人身份,也難以完全滿足洗錢條例對業界的要求。例如若該公司董事是國內人士,因為國內人士的身份證號碼是18位數,頭六位數字是代表省、市及縣,故此如果只是顯示身份識別號碼的頭幾個數字,根本無法核實身份。
在過去物業交易中,曾出現過假樓契、假業主的詐騙案。地產代理作為第一個把關者,必須有責任保護買賣雙方。筆者建議政府日後可以考慮讓地產代理進行公司查冊的時候,只需聲稱查冊目的是買賣交易,便可拿取相關資料。情況就有如現時查車牌一樣,如果涉及車輛買賣,中間人可進行車輛查冊,這樣買賣雙方才可以有較大保障。
政府近年不斷收緊公眾人士的查冊權限,如此下去令筆者很擔心連土地查冊也會收緊。希望政府不會盲目以保護私隱為由收緊土地查冊,因為這樣會嚴重影響地產代理的日常工作,更會影響物業交易的透明度、買賣雙方的權益,以及公眾利益。
撰文 : 謝順禮 總會榮譽主席謝順禮博士
欄名 : 專家論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