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香港政府推出一幅新界住宅用地,結果依然流標收場,但今次流標跟以往有所不同,過往是發展商出價達不到政府心目中的地價而流標,但今次卻是沒有一間發展商願意出價入標競投,從而錄得「零入標」的賣地紀錄。出售地皮原意是為市場提供穩定和持續的土地供應,如今賣地零入標,到底對本地樓市有甚麼啟示?
今次推出住宅用地是位於東涌東站發展項目第一期,中標發展商需要無償興建一個8.75萬呎的商場,預計可以提供1,200個住宅單位,總樓面面積是78.34萬呎。市場原先估計項目市值介乎15.67億至31.3億元,折合樓面呎價大概為2,000元至4,000元。這幅住宅用地推出之前曾經有32家發展商表示有意入標競投,但最終他們巧合地「齊齊縮沙」,就連出一個超低價的執死雞的心態也沒有,可算是非常罕見。
發展商聯合無聲抗議
其實直至目前為止,今年香港已經出現六宗地皮流標個案,充分反映發展商對後市的看法。由於這次零入標是特首施政報告推出的兩星期後,因此從另一角度來看,也可以解讀為發展商並不滿意政府為樓市減辣的力度,因此巧合地全部不入標,齊齊表示無聲抗議,藉機向政府施壓。
因為政府賣地收入是主要財政預算收入來源,今年年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「財政預算」時估計今年賣地收入可達850億元,但如今出現多幅地皮流標,賣地收益估計只有約150億元,遠低於陳茂波預計的目標。以目前市況,雖然政府為樓市減辣,但本地一手樓市的銷情並沒有因為減辣而大幅改善,意味本地發展商資金未能回籠,兼且貨尾存貨量愈來愈多,發展商自然不會積極投地。
從歷史個案來看,過去總會有一些有實力的發展商乘勢出擊,出更低價格去投地,以減低項目發展成本,絕少會出現這種賣地「零入標」的情況。政府為了維持賣地收入,不排除日後會再為樓市減辣,甚至全面撤辣,以刺激樓市交投量。
另一方面,由於今年已經累積六幅地皮流標,土地面積大約為620萬平方呎,涉及可興建住宅單位超過5,000個,估計政府、港鐵及市建局合共少收195億至331億元。如果情況一旦持續,政府難以達到預期住宅供應量目標,希望政府能夠審時度勢,推出更有效的房屋政策以穩定樓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