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市場傳出新地在掃管笏的住宅項目將會暫停興建,引起市場有不同的猜測。到底新地暫停掃管笏項目的消息對樓市有什麼啟示?
政府在二月底宣佈全面撤辣,之後香港樓市出現小陽春,樓市交投量隨之大增。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二月份的一手住宅登記宗數只有367宗,而其後3個月分別是1,499宗、3,636宗以及1,934宗,但在6月份卻回落至980宗,反映一手住宅成交量已經大幅放緩。
同時,發展商每次推盤都要大幅減價才能吸引買家入市。就以屯門新盤「意嵐」為例,項目鄰近黃金海岸商場或及愛琴海岸商場,日常購物相當方便,區內更設有多間國際學校。意嵐由兩座住宅大樓組成, 戶型涵蓋開放式至三房,實用面積由204至767平方呎。發展商首批平均呎價格竟然低於10,000元,一個206呎單位只需要184 萬元,被市場形容為「用車位價格就可以買到住宅單位」,但銷情卻是一般,市場相信這正是新地暫停屯門掃管笏項目的原因。
有網民形容這次暫停掃管笏事件為「新地爛尾項目」,但筆者認為以新鴻基的實力絕對沒有資金問題。例如新地在上個月都以 6.2 億元成功買入沙田小瀝源住宅地皮,反映新地對後市仍然是樂觀的。
或減本地住宅未來供應量
掃管笏項目原先預計興建樓高11至20層的住宅,可以提供1,326個住宅單位,而新地已經向政府支付26.83億元的補地價,故此發展商只需要再投放數億元,便可以樓花出售。但是新地的選擇卻將項目停工,相信跟發展商現時的一手存貨量有關。全港現時的一手存貨量高達2.2萬個。截至今年 6 月,新地有3641個貨尾單位排首位,第2位恆基亦有3418個單位,還未計算即將落成的單位數量。但新地畢竟也是香港龍頭發展商,這次的帶頭暫停住宅項目,假如其他發展商跟隨或拖慢項目興建進度,將會減少本地一手住宅的未來供應量。
另一方面,發展商暫停住宅項目興建,亦會對政府賣地計劃造成極大負面影響。假若政府不想地價不斷下跌或者賤賣土地,同時又不想影響整體房屋供應量,可能會把現時公私營房屋住宅地的比例由7比3調整到8比2,屆時市場會預期未來私人住宅供應量就會減少,假如再加上美國減息,香港樓市便可以穩定下來。
永遠榮譽主席謝順禮博士經濟日報專欄